第一百二十三章:儒學社的發展

-

[]

一個月一晃而過。

在這個月裡,早課之後成為了低境儒學社學子最為活躍的階段。

時至今日,長安塾內的儒學社學子已達近百人。

妨論是修行還是文道,問題全然在這個時候最為集中。然而近來,夫子們傳道堂答疑的壓力卻大大減小,使得一些性子冷清的夫子暗暗叫好起來,大多對儒學社也有了些好感。

況且,這種形式使得心有疑惑卻靦腆顧慮的學子也得到瞭解答,可謂是良性的互動。

張清和在這個過程中不曾經常下場,但經過了真院之中那兩次鬨騰的大事之後,他早已成了眾人的精神領袖。

下了早課,張清和慢悠悠地走著,又停下了步子——

他見著了等在真院門口的王執心。

“王兄何事啊?”

周遭隱隱約約簇擁著的學子將路給二人讓開,眼裡有著實打實的崇敬。

這又和一兩個月前眼裡的有些疏離的尊敬不同,王執心與張清和這下可謂是乾了實事。

無論是有惑之人,還是想要收攏人脈的,都在儒學社裡成了既得利益者。

“張兄,學社愈發壯大,然而在學院之中交流對答尤為不妥,妨害正常學子往來,執心打算在長安之中置一處宅子,權當做我等儒學社中人休憩交流之用。”

張清和思慮了片刻,覺得有些道理。

端木賜也笑道——

“這是好事啊,不知資費幾何?”

“確該如此。”顏子淵雖然出身寒門,但是依舊不至於墮了風節。

曾參更是有些興奮,這是要做得好大事。

張清和也冇想著讓王執心一人將這源給出了,畢竟一個組織的運轉無一不是依托著資源,縱然這儒學社終究要交托到王執心手上,但是他作為發起人與招牌,卻也不能既不出工,也不出力。

不過單隻他們二人出了這源,倒也不妥。

張清和想到這,於是幾步越過諸生,走到王執心所在的頂前頭。

隻見這俊秀的少年略一拱手,便輕啟那皓齒——

“清和自有此設想之初,便談及過,我等儒生,不結黨,不營私,隻談學術,隻爭大道!上究與天地共存之法,下詢同百姓生養之術!

由是好教大家知道,這學社不是少數人的學社,而是我等共同的學社!

今學社選址,我與王兄、端木兄、曾兄、顏兄雖為發起者,卻與大家地位等同,理應聽取大家的意見!”

話音剛落,張清和便收穫了一眾掌聲,如果先前這近百名學子裡還有著純粹各懷目的盤算者,那麼現在,則對所謂學社這一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原來如此,也無黨首,也無頭目,隻存在著親朋與同道。

隻聽見人群裡傳來某位學子的應和叫好聲,那學子說道——

“張兄學識強博,選址此等並不緊要之事的繁縟之事怕是得有勞張兄。

不過既然張兄提了我等也是學社的主人,那麼學社創立所需的資財自然也得我等出一份力!”

“是呀!”

“所言極是!”

周遭的儒學社的學子自然是一陣叫好,儘管他們對外不過稱作一個鬆散學術組織,然而在長安城之內有了一個落腳的地方,總是讓人有歸屬感的。

張清和知曉自己先前那番話的目的算是達到了,還有什麼比自己參與學社的建立更有參與感的?

“各位既然有心要參與,那自然是好事……”

張清和掃了掃部分麵露苦澀的寒門學子,包括好似有些困窘的顏子淵。

“隻是一個落腳的地方花不了資財,恐怕部分有心建址的兄台冇有募資的機會,隻能被安排去出力咯!

畢竟既然儒學社在長安裡有了根,那便少不得坐館輪值的,還有諸如有償無償的答疑,這都需要人手啊!”

張清和看向那些寒門子弟,給他們一個放心的眼神。

幾個學子方纔眉頭深鎖,麵露忐忑的學子,隱隱傳來感激的目光。

“執心已然在東城定址……隻需……”

王執心見狀向張清和說明道。

張清和思考了一番,覺得東城隻是權貴往來之地,人流稀少,然而從上到下的影響力更是遠不如自下而上。

“不……”張清和抬手製止。

王執心一臉呆然地看著他。

“我們定址在西城。”

“這是為何啊?”王執心眼裡有了些光亮,隻覺得張清和此舉大有深意。

一眾青衣學子也一臉疑惑地看著他,彷彿在等他說個答覆。

“我們的學問,是安民的學問,是以人為本的學問,需要我們自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

高居廟堂者,難知民生;固守朱門者,不見餓殍。

西城多是平民百姓,多於他們接觸,對於我們濟世扶民有好處。

諸君以為如何?”

學子們聽得有些動容。

自亙古以來,仙唐修士便是便是百姓的庇護者,地位天然高上一籌,也從未有人提及要自百姓之中學東西。

無論是在聖人們看來,還是在低境學子們看來,學問從來是往高了走的,甚至要飄到天上去纔好。

可張清和今日打破了這個鐵律,他想要低到泥土裡,而後開辟出一條新路。

按理來說,泥裡的學問是冇用的,然而……

真的學不來東西,或者學了全然無用嗎?

儒學社的眾人不知道……然而他們卻受到一種莫名的感染,彷彿眼前這個眉心丹朱的俊俏少年郎,不是在闡述著某種難以完成的宏願,而是一種全然成熟、並且十分篤定能夠實現的主張。

“我同意張兄的看法!”

王執心第一個附和,他雖然冇有從張清和所述的言語中感受到經義的力量,卻受到了啟發和引導。

心湖之上有關於大道天音的道與理冇有直接的升格增強,卻更加活躍與圓融。

“附議!”

“我等附議!”

幾個頗有見地的學子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後,大部分人連連應聲。

“那便決定如此,至於另外有關的瑣事,還要勞煩端木兄,儘快出個章程,王兄也是隻顧著道途的主,可信不過的!”

端木賜出生長安富賈之家,又算是權貴之後,打理起學社來得心應手。

張清和笑罵,順道打趣了幾句王執心,眾學子也是鬨然大笑,感覺與小聖人的距離又拉近了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