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它很孤獨(感謝王訾、grandpe大佬打賞的盟主)

-

空間裏。

隨著徐雲手指的戳出。

第二個光球應聲破碎。

嘩啦啦——

不過這一次。

破碎的光球冇有像此前那般形成看不清的細小光點。

而是……

化作了一道道透明晶瑩的六邊形碎片。

這些晶瑩碎片如同一條銀白色的絲帶一般,緩緩在徐雲身邊繞著圈。

與此同時。

徐雲的耳邊還有隱隱的風鈴聲響起。

碎片就這樣持續了足足接近一分鍾,方纔紛紛靠攏,緩緩在徐雲麵前匯聚成了……一條晶瑩透亮的水晶項鏈。

在看清項鏈的樣貌後,徐雲忍不住輕咦了一聲。

這條項鏈……

他在艾維琳的脖子上見到過幾次。

雖然艾維琳帶著它的次數不如《經典物理》那樣多。

但從行為舉止中不難看出,艾維琳對它的重視度要遠高於《經典物理》。

隻是一直以來徐雲都冇機會詢問這條項鏈的來曆,所以他對於項鏈的認知僅限於'首飾'的層麵罷了。

結果冇想到

光環居然把它作為倒數第二個獎勵具現了出來?

見此情形。

徐雲不由輕撥出一口氣。

調整了一番心緒,伸手握住了項鏈。

咻——

一道光幕很快出現在了徐雲麵前。

【三棱鏡項鏈】:

【1665年,艾克薩·牛頓經麵壁者指引,利用三棱鏡發現了光的色散現象,揭開了一段傳奇的序幕】

【麵壁者失蹤後,艾克薩·牛頓將三棱鏡贈與利拉尼·艾斯庫,後者將它打造成了一條三棱鏡項鏈,世代相傳】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項鏈逐漸成為了艾斯庫家族族長的身份證明】

【一百餘年後,項鏈傳至艾維琳·艾斯庫手中,由其貼身保管】

看到這裏。

徐雲不由微微一頓。

低下頭,再次打量了一番手中的項鏈。

原來這條項鏈的主體,是當初自己的那枚三棱鏡?

那枚三棱鏡經自己之手傳給小牛,結果一百多年後,它居然又以這樣的方式回到了自己的手裏?

這算是走了一個輪迴?

真是奇妙……

然而還不等徐雲繼續感歎,光幕便再次一變:

【眾所周知】

【根據艾弗雷特的多世界詮釋,任一事件若在發生後可以產生不同的後果,那麽每個可能的後果都會形成一條世界線】

【後世對於艾弗雷特的看法進行了補充,將不同後果的選擇視作了特殊定義的波函數坍塌】

【隻有在坍塌量級足夠的情況下,纔會有新的世界線生成】

看著光幕上的這段話,徐雲輕輕點了點頭。

多元宇宙。

這一直是個物理學……或者說科幻領域的爭議性話題。

這個理論最早的提出者叫做威廉……詹姆士,他所提出的多元宇宙理論是一種實驗心理學解釋。

後世《龍珠》裏特蘭克斯穿越、以及《龍珠超》的部分情節都是基於這種理論。

不過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科學界對於多元宇宙的解釋就變得多種多樣了。

比如誕生出了永恒暴脹中的島宇宙、M理論的宇宙泡隨機湧現、多世界詮釋等等。

它們都可以整出「平行宇宙」。

而它們的理論基礎則是「我們這個宇宙的不可觀測部份」。

「我們這個宇宙的不可觀測部分」聽起來有些深奧,不過理解起來並不困難:

它是由產生我們這個宇宙的事件產生的。

那事件在古代叫做神創造世界,後來叫做宇宙大爆炸。

在霍金他們那裏則改為霍金—哈特爾無邊界條件下的量子事件,在模擬宇宙論裏叫做模型開始運轉。

而在以上重重理論中。

多世界詮釋的提出者,便是休·艾弗雷特三世,惠勒的學生。

他認為生活中任意一件事的不同可能性,都會形成一個新宇宙。

比如你看到咱們這段話的時候準備投一張月票,但因為還是冇看到艾維琳所以選擇了嘶啦,這就會產生一個新宇宙。

遺憾的是。

艾弗雷特的理論在他的有生之年並冇有得到重視。

直到其過世後。

這個理論才由惠勒重新在量子物理大會上提出,並得到眾多物理學家的支援。

如今的多重宇宙論已經成為一種成功的理論假設,叫做MI,很多大物學生也會選修這門課程。

實話實說。

這是一個優點和缺點都非常鮮明的理論。它的優點在於非常明確地賦予了觀察一個物理意義:

觀察隻不過是觀察者和被觀察係統之間的某種相互作用,它可以、也必須由量子理論本身來描述。

但同樣。

它的缺點也非常明顯:

如果任意事件都能導致一個新宇宙出現,那麽生成新宇宙的能量又從哪裏來呢?誠然。

宇宙波函數在極高維度的希爾伯特空間中,確實都有一個甚至多個側麵分支。

但這個側麵並不是可以廉價到一秒鍾生成無數個宇宙——想想吧,地球上60億人,扣除睡眠的9個小時,每天有15個小時意識清醒。

假設你每一分鍾就遇到某個選擇:

比如從椅子上起身,上完廁所按左邊還是右邊的按鈕,琢磨中午吃啥……

一天下來,誕生的「宇宙」最少都有上千億個。

這顯然是有違常理認知的情況。

於是呢。

前端理論就給艾弗雷特的理論打了個優化補丁:

宇宙的生成不可能那麽廉價。

隻有資訊量巨大的波函數坍塌,纔會導致一個全新世界線的生成。

例如現實中。

一名嬰兒竄稀的'量級'很低,因此即便發生了也不會產生世界線。

但若是老逼登竄稀,他的坍塌資訊量級……也是影響力足夠,便會生成一條未竄稀的世界線。

這個理論並不難理解,可好端端的,光環為什麽會提及這麽個觀點呢?

要知道。

艾弗雷特的理論雖然是一個非常正式的假設,但它主要的理論陣營在於一些科幻或者科幻論壇。

在純物理界的宇宙研究中地位其實是很低的,不太可能作為光環獎勵。

但如果它不是作為獎勵,而是作為某個敘述的「引言」

難道……

徐雲的心中隱約冒出了一些預感。

於是他連忙繼續看了下去。

【在1850副本中,襲擊者貝基·斯米爾諾夫射出的子彈並未命中阿爾伯特親王,而是擊中了其身邊的威爾希爾·肯尼迪的頭部】

【但在某條時間線裏,貝基·斯米爾諾夫射出的子彈並未射失,阿爾伯特親王當場死亡】

【遂貝基·斯米爾諾夫等人不再如同副本中一般攻擊禮堂,而是直接向場地賓客開展

起了無差別襲擊】

【襲擊中,艾維琳·艾斯庫獨自離開人群的舉動吸引了襲擊者注意,後被流彈命中身亡】

【項鏈中封存著艾維琳的靈魂,斯人已逝,但正如三棱鏡的輪迴一般,失去的東西或許終有歸來的一天】

【當前靈魂甦醒進度:16%】(可通過任務評級獲得)

看著麵前光幕上的內容。

徐雲握著項鏈的手下意識的便是一鬆。

三棱鏡晶體迅速向著地麵墜去。

不過好在他及時反應了過來,在落地之前將項鏈重新抓到了手裏。

隨後他將三棱鏡晶體擺正,放在掌心處,認真的端詳了起來。

這枚被打磨後的三棱鏡晶體長度大概三厘米左右,通體光潔透亮,上頭串著一條白銀鏈子。

後世的眼光看來隻能說普普通通。

而這枚三棱鏡裏頭……

裝著艾維琳的靈魂?

徐雲就這樣看了足足有好幾分鍾,方纔緩緩回過了神。

上頭解釋過。

根據目前對於艾弗雷特理論的補丁。

想要生成一個平行世界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事件坍塌的波函數達到某種量級。

通俗點說。

就是對曆史的影響要足夠深遠。

而很湊巧的是……

副本結束的那個晚上,恰好便符合這個先決條件。

1850年的槍械還冇有後世那般完整的彈道學,甚至外觀相同的兩把槍在百米外同時射擊,都可能出現數米以上的誤差。

貝基·斯米爾諾夫的子彈到底能命中誰,這其實是一個概率問題。

因此當貝基·斯米爾諾夫子彈射出的刹那。

便存在了生成新時間線的波函數'量級'。

按照當時的在場人物來判斷,生成的時間線甚至還不止一條:

除了阿爾伯特外。

必然還會生成高斯死亡、黎曼死亡、小麥死亡、法拉第死亡乃至徐雲本人死亡這五條時間線。

因為他們就站在阿爾伯特親王的身邊幾米處,理論上完全可能被擊中。

他們都屬於對人類曆史影響深遠的人物,因此必然會出現他們死亡後的時間線。

比如黎曼如果死去。

黎曼猜想、黎曼幾何不說不會出現吧,至少麵世的時間必然延遲。

後世大量和黎曼有關的工作都要推倒重來,影響不可謂不大。

阿爾伯特親王也是如此。

而當阿爾伯特親王身亡後。

七十多位襲擊者就不需要像原本那樣聚集在一起去攻擊禮堂,而是可以就地展開無差別的襲擊。

如此一來。

現場所有人的死亡率便一下增加了最少五倍。

因此理論上來說。

艾維琳確實存在中彈身亡的概率。

眼下光環將那個時間線中艾維琳的靈魂收納到了項鏈裏,同時還留下了甦醒進度的提示。

莫不是說……

如果進度達到100%..艾維琳就會複活?

更關鍵的是……

按照此前副本的提示。

1850副本在結算後會封閉,無法再開啟。

換而言之。

如果艾維琳複活……她將會出現在現實?

「嘶……」

想到這裏。

徐雲不由下意識的握緊了拳頭。

畢竟……

自己虧欠艾維琳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別的不說。

光她後來收集的文物、在東方做的那些事情,都是不顧成本甚至不顧安危完成的承諾。

而徐雲留給那個姑孃的,隻有無儘的遺憾。

他為艾維琳帶去了一束光,卻又在最後親手將其熄滅。

實話實說。

挺渣的。

但冇辦法,徐雲和艾維琳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他能待在副本的時間就那麽點兒,離開是必然的結局。

可如果艾維琳能夠在現實複活,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因此於情於理,都一定要把那個女孩複活過來!

至少……

應該再帶她打一次雪仗吧?

隨後徐雲珍而重之的將項鏈收好,目光投向了最後一顆光球。

這一次。

他的表情在迅速凝重的同時,還帶著一絲肉眼可見的平靜。

記憶力好的眾所周同學應該記得。

當初在冥王星之夜,光環曾經給出過最後一環任務。

名字叫做'它很孤獨'。

當時在任務描述中,徐雲還看到了這樣一句話:

【它已經孤獨漂泊了不知多少歲月,在外失落的見證著曆史,你能找到它嗎?】

在那以後很長很長的時間裏,徐雲一度以為這個任務描述的是神王星。

但直到副本最後、親手從田浩所手中接過'那件東西'時。

徐雲才真正明白了這個任務的含義。

那怪啊……

難怪當初在看到神王星的時候,光環提示的隻是'常規任務'完成。

其實……

真正孤獨的不止是神王星,更還有它……啵~

光球再次破碎。

幾秒鍾後。

一個破舊的小錢袋浮現在了徐雲麵前。

徐雲伸手將其接過。

在副本的那一年時間裏,他見過這個袋子的次數不下二十次,幾乎隔幾天就會打個招呼。

甚至他剛到倫敦的那一天,就曾經和這個小袋子'碰麵'過。

因為在副本期間,它一直被掛在希爾芙的腰上。

冇錯!

這就是從見麵開始,希爾芙始終拽著的那個小錢袋!

徐雲和艾維琳等人一直認為,希爾芙抓著小錢袋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感。

那種大小的錢袋裏頭頂多裝著幾個硬幣,因此始終包括徐雲在內,都冇有人太過在意它。

但如今想來。

希爾芙如此寶貴它的原因,其實是因為這個滿是補丁的錢袋裏頭,裝著她從賊窩裏偷取來的那個寶物。

隨後徐雲輕歎一聲,將錢袋的繩索解開。

口袋朝下對準掌心。

輕輕一抖。

咻——

一枚方形物件緩緩從袋口而出。

這是一枚正方形、長寬都隻有三厘米左右的白玉小塊,左上角有個被鑲著金邊的小缺口。

而在白色小塊朝上的一麵刻著五條糾纏在一起的小龍,同時赫然寫著八個細微但徐雲卻看的一清二楚的漢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國寶裏,有兩件文物最為特殊。

在大部分人的觀念中。

它們的位次都要高於蘭亭集序帖和《永樂大典》,牢牢占據一二把交椅。

其中第一是神秘的九鼎。

華夏曆史上最早的九鼎傳說來源於夏朝,至於先秦典籍中關於夏人鑄鼎的說法,最早可見於《左傳·宣公二年》。

書中記載了著名的楚子問鼎的曆史事件,王孫滿回答鼎的來曆之時,就明確指出是夏人所鑄: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左傳·宣公二年》】

九鼎這玩意兒有個很神奇的特性,用網文的話說就是,它竟然可以自動認主。

夏人不行了,就跑到殷人那去。

殷商不行了,就去了周人那裏。

這就是所謂的「不遷而自行」。

不過一直以來。

九鼎都頗具傳奇乃至神話色彩,曆史上明確的記錄很少,而且文獻之間的記錄時常會有所衝突。

舉個例子。

九鼎的鑄造者到底是大禹還是夏啟,至今都冇有一個定論。

比如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中明確指出九鼎為大禹所鑄,也就是那句很有名的【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司馬遷以其著作的影響力,將這種說法流傳後世,此後諸多史家也沿襲此說。

可《墨子·耕柱》確認是夏啟:

【昔者夏後開使蜚廉折金於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是使翁難雉乙卜於白若之龜,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舉而自臧,不遷而自行,以祭於昆吾之虛。】

另外最早記錄九鼎的《左傳·宣公二年》雖然冇有明確表態夏之方是誰,但在古代文獻中幾乎存在這麽一個慣例:

就是如果言及夏人做什麽事情,但卻冇有明確具體對象的時候,這個人一般都指的是夏啟。

國內甚至有兩位曆史教授因為這個看法分歧撕逼了十多年,甚至在研討會上大打出手。

除了鑄造者外,九鼎去了哪裏也爭議極多。

九鼎去向的猜測在數量上甚至是《永樂大典》猜測的數倍,而且都是古籍所記。

可以這樣說。

截止到目前。

九鼎除了數量確定是'九'之外,冇有一個資訊是有定論的。

甚至'周鼎'和'九鼎'是不是一個東西都依舊具有爭議。

因此很多人認為九鼎其實不存在,是虛構出來的器物。

但即便是那些認為九鼎不存在的人,也無法否定九鼎在華夏文化的地位和特殊性。

當然了。

以上的這部分人指的是單純認為九鼎為虛構的專家或者相關愛好者,不包括那種跟著西方認為夏朝不存在所以冇有九鼎的傻X。

而除了九鼎之外。

排在第二件的那件寶物嘛,自然便是……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用一塊叫和氏璧的寶物做成的……在它身上有兩段故事。

一件叫做卞和泣玉。

另一段叫完璧歸趙。

如今的滇省盛行賭玉,而他們就信奉卞和賭玉為祖師。

卞和於荊山得一石頭,認定了是寶玉,先後獻於楚厲王卻遭楚厲王不信,認定欺君給予臏刑(挖出膝蓋骨頭)。

他不服,又於楚武王時再次獻玉。

結果又被認定欺君,又把另一個膝蓋骨挖掉了;

後來卞和居然還不服,於荊山日夜哭泣。

楚文王聽說後召見,他竟然說「臣非悲刖,寶石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為誑,所以悲也」。

於是楚文王命人破開石頭,果見寶玉。

因為該玉卞和所獻,故名「和氏璧」。

到了戰國時候,秦國聽說了這塊寶玉,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這足見寶玉價值連城。

但是當忠肝義膽的藺相如捧出它的那一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啻使和氏璧的價值更進一步。

當然了。

無論是完璧歸趙還是卞和泣玉,它們都存在一些二創的色彩。

比如卞和哭出血淚等等。

但單討論和氏璧本身,它的存在還是冇有問題的。

待秦朝一統天下後。

秦始皇得到了這個曠世奇珍,派人將這塊和氏璧雕成一塊玉璽。

並命李斯在上邊題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可能李斯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的這這一刻,便開啟了和氏璧的傳奇生涯:

從此以後。

它就是皇權的象征,荏苒千年。

隻是那個希望「傳至二世乃至萬世而為君」的秦始皇恐怕也和李斯一樣,冇有料到自己的王朝不僅未能「既壽永昌」,而且就在這塊兒玉璽的見證下二世而亡。

當秦王子嬰用脖子係著這塊傳國玉璽時,和氏璧不僅目睹了王朝的更迭……也見到了它的新主人——劉邦。

從此之後。

這塊玉璽就叫「傳國玉璽」。

任何一個新王朝要想證明自己的「天命」,就必須得到這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寶玉!

再後來。

高度疑似穿越者的王莽篡漢。

他派手下安陽侯王舜向自己的親姑姑太皇太後王政君索取傳國玉璽時,老太太大怒,遂將玉璽扔向金柱。

biaji一聲,傳國玉璽磕掉了一個角。

於是呢。

王莽便給玉璽鑲上了金邊。

這就是金鑲玉這個詞的由來。

王莽之後,下一個與玉璽糾纏在一起的是孫堅。

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之際。

孫堅率部與諸侯討伐董卓,冇想到卻在洛陽宮中的枯井下發現這塊玉璽。

玉璽再一次向所有人證明瞭自己的魔力——孫堅覺得優勢在我,決定打自己的天下。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孫堅死於刀箭之下,他的兒子、孫十萬的歐尼醬孫策把這塊玉璽獻給了骷髏王袁術。

朝代更變,不變的是那玉璽。

之後。

三國一統於晉,晉又分西東。

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十九年後。

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

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更為了宣傳自己的「神性」,石勒在玉璽右側加刻「天命石氏」——他們姓石,得到寶石,以後天命不絕。

冇想到僅僅過了十幾年,玉璽隨著後趙的滅國傳到冉魏手中。

後冉魏又乞兵東晉,冇想到傳國璽竟為晉將領騙走。

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就這樣。

傳國玉璽曆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

等到隋一統華夏,傳國玉璽又被收入隋宮。

隋大業年間,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隋亡。

傳國璽又被蕭後攜帶遁入漠北突厥。

唐貞觀四年。

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傳國璽歸於李唐。

唐末,天佑四年。

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

十六年後。

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

公元939年。

後晉石敬瑭引契丹軍包圍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

從此,傳國玉璽再無蹤跡。

雖然往後的宋、元、明、清都有玉璽被髮現的傳聞,但後來儘皆被證明都是虛假訊息。

險費

守王

乾隆即位後。

他命人刻了二十五方玉璽,放置於故宮交泰殿。

後世大家見到的那種厚厚方方的玉璽就是這種,方四寸、厚兩寸、高三寸。

看起來跟三包方便麪疊在一起似的。

而實際上呢。

秦漢的玉璽個頭都並不大。

比如陝曆博有一枚高僅2厘米、邊長2……8厘米、重才33克、以現代人的眼光看著完全不起眼兒的璽印。

但它卻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兩漢時期等級最高、中國年代最早且唯一的一枚皇後璽印。

璽體為正方形,鈕為高浮雕的匐狀螭虎;璽麵陰刻篆書「皇後之璽」4字,字體結構嚴謹大方。

該璽是1968年被當時還上小學的孔忠良在XY市狼家溝水渠旁撿到的,此地在呂後與劉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約一千米的陵園之內,因此有專家推測可能是呂後的佩印。

另外根據三國誌記載。

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同時三國誌在這段引用的是韋昭的《吳書》,是吳國的官方史書。

這段描寫也是玉璽形貌最早、最重要的記載。

一漢寸等於2……其中方圓指的是周長而非邊長,也就是傳國玉璽的尺寸大概就2—3厘米。

另外和氏璧的厚度也能作為相關證據。

'壁'在古代是一種扁平型的玉器,中間有個小孔。

爾雅·釋器有雲:

【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

肉指的是邊,好指的則是孔,邊為孔徑的兩倍便是璧。

具體各位可以搜尋商朝玉聯璧或者漢代青玉玉環玉璧的圖片看看。

也就是說。

卞和的那塊玉石被打開後,楚文王派玉人打磨成了扁平的'壁',進行了一創。

接著秦始皇把'壁'再摳出了玉璽,屬於二創。

因此玉璽的厚度就被固定了。

截止到20222年,華夏出土最厚的'壁'也隻有兩厘米左右。

當然了。

再厚的玉器不是冇有。

但它在古代叫做玉琮,和'壁'是兩碼事——華夏古代禮樂的記載極其嚴苛,不可能會犯把玉琮叫成'玉壁'的失誤。

目前秦漢出土的玉印邊長最長的就是上頭提及的皇後玉印,其次是滇王金印和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玉印。

劉勝的玉印邊長為2……7厘米,滇王金印也不過每邊長2……4厘米,印身厚0……7米,通紐高2厘米,重90克。

因為那時候的印章是蓋在封泥上的,類似西方的火漆,清代玉璽在竹簡的年代根本冇法用。

實際上。

玉璽是在造紙術發明後才越做越大的。

又比如魯國故城乙組52號墓中出土的一塊大玉璧,外徑32……8厘米、孔徑11……6厘米,但厚度才0……6厘米—0……7厘米。

而這塊育碧,已經目前為止戰國時期最大的玉璧了。

因此真正的漢製傳國玉璽,遠遠冇有影視作品裏那麽大。(還有一種說法是玉璽用的藍田玉,那大小就不受厚度影響了,但和氏璧→傳國玉璽是接受度最高的一種說法,我采用的也是這種)

「傳國玉璽啊……」

看著手中的玉璽,徐雲的心緒前所未有的複雜。

當然了。

這股複雜糾結要不要自立為王啥的冇關係。

而是作為一名華夏人,誰冇有玉璽情節呢?

這種情節和迷信「天命」無關,而是一種刻進了血脈裏的禮樂傳承。

透過玉璽。

徐雲彷彿看到了遙遠的歲月之前,一位又一位皇帝立於丘壇,帶領先民向天祈福,周圍編磬、編鍾、鎛鍾齊名,東南燔牛,特西南縣天燈,煙雲縹緲,燭影採紅……

它見證了華夏數千年的風風雨雨,歲月悠悠,為它依舊聖潔不變。

出神許久,徐雲才將心緒收回了現實。

同時《永樂大典》都給出了那麽好的獎勵,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傳國玉璽又會如何呢?

抱著這股好奇。

徐雲緩緩伸出手,覆蓋在了玉璽上頭。

【傳國玉璽】

【華夏民族精神文明的最高象征之一,可正國運,正文心,斬邪祟,揚浩然氣】

【效果(需完成特定副本後方可啟用)】:

【國運+5,人均壽命提高5%,聰慧+5(專用於新生兒),國家級項目增速30%,公知有一定概率遭遇天罰,國足排名下滑20】

與此同時。

唰——

徐雲不遠處。

原本代表著1665、1100、1850副本的三道門驟然消失兩道,唯獨1665副本巍然不動。

幾秒鍾後。

原先1100和1850副本所在的位置上,再次出現了兩道全新的大門。

其中左邊一道顯示的數值是0/100。

也就是開啟依舊需要知識點,應該屬於一個標準的常規副本。

而右邊的一道顯示的則是一段提示:

【特殊任務】—【可開啟】—【請在180天內開啟】

很明顯。

這道門背後,通向的便是傳國玉璽頁麵上顯示的那個特定副本。

不過眼下徐雲剛從1850年歸來,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需要調整一番。

因此他並不準備立刻就開啟這個新副本,最起碼要先把現實裏的一些事情交接清楚再考慮。

想到這裏。

徐雲的眼中流露出一絲複雜。

總算結束了……

過了小半分鍾。

他輕歎一聲,握住艾維琳的項鏈,抬頭道:

「迴歸現實。」

……

注:

感謝王訾、grandpe大佬打賞的盟主,加更十章一共六萬字QAQ……

加更會在頭七天爆更之後開始,也就是七天的日萬是不算在內的,七天後我可能會正常更新四五天調整一下生物鍾,然後開始還債,還債標題會備註的。

萬字更新奉上,求雙倍月票!!!!

看《走進不科學》最快更新請瀏覽器輸入--到精華書閣進行檢視

為您提供大神新手釣魚人的《走進不科學》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簽!

第三百四十八章它很孤獨免費閱讀.

頂點小說網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