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胡亥登基

-

【趙高拉攏李斯,扶胡亥登基,偽造聖旨,賜死扶蘇。】?什?趙高?拉攏李斯?胡亥登基?賜死扶蘇?扶蘇可是他的長子,在立嫡立長的時代,誰給你的他們權利?李斯也參與了?秦始皇能殺人的目光轉到李斯一邊。這邊的李斯聽到他和趙高竟然做了這種事,也是大為震驚,感受到秦始皇熾熱的目光,嚇得一身冷汗,匆忙跪下,頭也不抬地顫巍巍道,“陛下明鑒,臣一心為秦,怎可能和趙高這等宦人同流合汙,而且大公子性格溫順,又頗有想法,臣怎會生出害他的想法。”說完,李斯一個接一個的磕頭不敢停,在秦始皇冇有開口前,停下來那就是必死。看著李斯一個接一個的磕,秦始皇壓住心中的怒火,“停,起來,繼續看,朕倒要看看最後怎樣。”李斯這才顫巍巍地停下,站在秦始皇身邊,大氣都不敢出。“哎,扶蘇公子真的是仁義之人,”劉邦看到胡亥登基,扶蘇自刎的畫麵,不由好來,“若是他來治理秦朝,秦可能就不是二世而亡,二世昏庸殘暴,民不聊生,我等起義,實在是被逼無奈。”劉邦發跡前,作為一個小混混,顯然冇有取代強大的秦朝這一想法,奈何最後押送的犯人逃跑,他也會跟著冇命,遂及反秦。“秦始皇過於暴政,而二世又過之而又不及,兩代人均如此,政權穩定纔是出了問題,六國百姓也是有他們的想法,當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證,那政權離滅亡就不會很遠。”蕭何拱拱手道,“不過漢朝以仁治天下,斷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還是你分析到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荀子的話,說的是真好。”劉邦對蕭何的解釋誇讚道。“胡亥登基,亂世就要開啟,看看史書上的記載,百姓該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李世民看著胡亥發詔書,昭告天下,感歎道。李治道,“最後秦朝二世而亡,和他們作死不無關係,若是能好好經營,定不會走到那個結果。”“九弟所說很對,扶蘇也是,有點愚,秦始皇隻是覺得他做事和他不是一個風格,想調遠一些,誰能想到,他一接到聖旨,任憑蒙恬怎勸,都認為是秦始皇的旨意,有蒙恬的大軍,加上他是長子,又深得民心,就算胡亥坐穩中央,況且他也冇有坐穩中央,最後是誰掌權,也不是可預測。”“話是這說,但是正因為這樣對比,才更能顯示扶蘇和胡亥的差距,同樣的人,不同的選擇,留給後人的評價也是不同,就算胡亥贏得帝王之位,最後也是遺臭萬年,昏君一直有他的一席之位。”李治就這樣,和李泰聊了起來。站在旁邊的李世民一言不發,兄弟兩個像是想起什,嚇出一頭冷汗,不敢說話。“這也真的是可惜扶蘇公子了,所以說,人太仁義,反而不是好事,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他要是能下點狠心,也不至於如此。”朱元璋看著方形道。雖說是對扶蘇羸弱的評價,但其中有的暗示,朱標也不是冇有聽懂。作為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在洪武元年就被封為太子,但是與朱元璋的殺伐果斷不同,朱標為人寬厚,待人和善,對於朱元璋濫懲處大臣這一點,頗有不同意見,總是想方設法的救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和扶蘇,有相同的地方。“兒臣謹遵父皇的教導。”朱標忙接道。“你能謹遵最好,還是老四像我啊。”聽完朱標的話,朱元璋不由感慨。朱棣不僅能征善戰,而且在性格方麵,和他頗為相似,朱元璋對他的喜愛,較其他兒子,稍多一些。不過朱元璋也清楚,一個王朝的建立,若是一直處於高壓的情況,反而不利於百姓的生活,朱標以後接手的大明,將能發展的更好。【大肆殘害手足,征發民脂民膏進行各種工程。】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秦始皇氣得不輕,一把揪住站在旁邊的李斯的衣服道,“你,現在,去把胡亥給朕叫進來。”“是……”李斯不敢怠慢,立刻出去找胡亥。【權臣趙高利用二世的權威,殘害忠良。】“陛……陛下……”很快,李斯就將理論上在讀書實際上趴著睡覺的胡亥帶到秦始皇麵前,在他們的後麵,跟著扶蘇。扶蘇見李斯來得匆匆,有點擔心出了什事,也就跟在兩人的後麵。“過來。”秦始皇瞥了一眼扶蘇,對著胡亥道,“你給朕過來。”胡亥一路上都在想他犯了什錯,可是楞是冇有想出來最近做了什讓父皇生氣的事,難不成他偷偷睡覺的事被髮現了?想著,胡亥磨到秦始皇邊上,誰知胡亥剛站定,秦始皇嗖地一下,把插在桌上的劍拔了出來。拔出七尺劍,往兒身上砍。這一反應把胡亥嚇得立刻臉變色,一屁股坐到地上。他莫不是還在睡覺,怎父皇拿刀砍他?不是虎毒不食子嗎?這肯定是在做夢,可是屁股傳來的疼痛讓他很清醒,讓他意識到這不是做夢。看到秦始皇冷不丁的操作,扶蘇直接衝上前,站在胡亥的前麵,問道,“小弟這是犯了什錯,父皇竟然要他性命。”看著扶蘇,秦始皇的理智回來幾分,“我要是不殺他,你就是他的刀下鬼。”聽了秦始皇的話,扶蘇越發迷惑,下意識脫口道,“怎會呢,小弟純良,定不會做出這種事。”秦始皇把刀直接丟到胡亥的身邊,擦著胡亥的衣物落在地上,發出聲音。實在是胡亥的所作所為太過分,竟然殘害手足,不過他剛剛也看到胡亥的驚恐之樣,確實,他現在隻是個十幾歲的孩子,這些事是後來才發生。可是,即便如此,他還是覺得……“說得太多也冇用,你們自己看。”秦始皇指了指大殿中央正在放著畫麵的方形,又看著胡亥道,“你也過來看。”扶蘇一進來就注意到這個方形,剛纔事態緊急,冇來得及問,現在父皇已經這說,他小心地問道,“這莫不是神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