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收起你的傲慢吧時代變了

-

古箏造型雖簡潔,零碎部件卻不少,一旦有一部件做工不精緻就很容易出現不純音。

製作人的水平高低主要體現在對麵板厚度打磨的把握程度上。不同音區、不同木料在打磨麵板時對應保留的厚度要求也各有不同。

這些都冇有標準完美的數據參考,隻能依靠製琴師的個人經驗判斷。這些也還遠遠不夠,木製工人蔘考數據作出的木工所產生的誤差大小,也是決定一台古箏成器與否的致命關鍵。

有時哪怕隻是一毫米的誤差,也足以將一塊好料變成廢品。

一張完美的古箏不但可使演奏者得心應手,還會給演奏者的藝術形象增色。

任何一把好琴都需要經過有經驗的人群,長時間的製作和完美的細節處理,所以即便是皇家樂隊也未必有機會得到如此的上等好琴。

想來這樣絕美的音色應該屬於之前賞賜給池念瑤的,安國進貢的相思琴。

皇上淺笑,讚賞池念瑤的聰慧,在安國王子麪前使用安國進貢的古箏,是一個很好的展示機會,以此來表明邵國對安國的重視。

隨著樂曲逐漸進入**,舞女們手拿紅色絲綢帶子一個個踩著節奏從後台走出,圍繞成一個圓圈,最後一位舞女拿著一個竹條織成的球體,站在圓圈正中央。

當她緩緩抬起頭時大家才發覺,是長公主。

在場的人都麵露訝異之色,不管是池念瑤的獨奏還是長公主的表演都不在這次宴會的計劃當中。

另外她們之間的配合演出也是出乎意料,瞭解的長公主性子的人都知道,她是絕不願去和自己的情敵同台演出。

但若兩人能夠因為此次演出而互相成就,也算是一段佳話。

原以為這也隻是一段普通的舞蹈,但認真細看,長公主手上拿著的並非普通球體。裡麵設有燭台,外包紅娟,內點蠟燭,任由她如何翻轉高拋,奇異的是,球體內的蠟燭始終保持豎立不熄。

球就這樣在她手上,跟隨著自己的舞步,靈活旋轉。除了不停地使球上下左右旋轉外,她還圍著燈做著一些翻滾動作。

她柔軟的身子使得女人在做翻滾的動作上與男人截然不同,體現出了舞蹈藝術的柔美和靈性。

翻騰飛覆,在天上宛若龍珠。在場的人都看直了眼,讚不絕口,特彆是安國王子,更是在她抬眸認出她的瞬間移不開眼。

此時她終於力壓池念瑤,成了場上唯一的主角,這也是她第一次心無雜念,不帶任何目的,真正用心去為大家表演一段舞蹈。

曲畢,舞畢,長公主迎來了最熱烈的掌聲,她第一次從皇上眼裡看到了對自己的讚賞,這是她一直以來都在追尋的東西——皇上的肯定。

皇上鼓掌稱好:“不錯!朕還從未見過你手中如此稀奇之物,長公主可為大家解惑?”

“回皇上,此球名為滾燈,臣妾剛所跳之舞稱滾燈舞。”

長公主手拿滾燈展示,為在場的人做詳細解釋,滾燈的製作,由來以及如今的作用。

首先是製作。

1.材料的選擇。要找一棵生長了三到四年,竹節粗長的毛竹,將其破開後分成多個部分,這一類竹子破出來的竹片更加筆直有韌性。

2.削減竹材。使用蔑刀削去竹腦部分,留下薄薄的竹皮,這個過程需要多次進行,直到竹麵上隻剩下薄薄的一層。

3.刮平竹麵。處理過的竹條放入固定的劍門中,通過拉動使其貫穿,以確保每根竹條都削的厚薄均勻。

4.製作竹圈。按照不同尺寸在紙上畫出竹圈的形狀,將加工好的竹條彎曲成圓形,並用線固定成不同的規格。每個竹圈做好後,需要與紙上畫好的圈比對,確保每一個竹圈都圓且標準。

5.製作燭台。取一段小竹筒,用竹片穿過並使用燭火燒彎,製成燭台,燭台的支架經過火烤變軟後,彎曲成所需的形狀。

6.製作滾燈骨架。三個大圈構成大圓的骨架,六箇中圈,前後左右上下各一個,最後上下半圓各紮四個小圈。紮好後,滾燈不僅堅固,小圈還在大圈的表麵,自然組成了漂亮的花紋。

7.製作燈罩。燈罩由竹片紮成橢圓形框架,兩端固定在空心圓盤上,最後在框架上糊上精美的彩紙,並在邊緣留出一個洞以便點火和供氧。

8.安裝中心柱和燈座。先安裝一根木棍作為中心柱,並在中心柱上安裝圓形木輪。然後在中心柱的圓盤中心穿過,讓圓盤和木輪充分接觸。在中心柱中心位置的燈座上點燃一支蠟燭。

9.編織圖案。參照古畫樣式,在滾燈外麵再加一個更大的圓,形成雙層外圈,使滾燈在轉動時更穩定也更美觀。使用五角星竹編法將竹篾固定,使得無論滾燈如何轉動,始終能看到特定的圖案一麵。

聽後安國王子忍不住發出讚歎:“妙啊,如此精細的製作,公主恐怕費了不少功夫吧。”

“王子過獎了,並非本公主一人的功勞,還要多虧瑤妃娘孃的指導與幫忙,才能讓滾燈順利完成。”說罷還不忘向已回到座位上的池念瑤點頭致意。

安國王子點頭笑道:“原來是經過兩位美人的巧手共同完成。本王子實在佩服,請公主繼續。”

“滾燈舞起初用於驅魔祈福,後來慢慢為人所熟知,現在成為節慶、燈會、廟會、祭祀等場合的一種民間舞蹈,寓意祈求人畜平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表達對豐收和幸福的期盼。”

“至於滾燈的由來,還是由瑤妃娘娘來為大家解惑更清楚明瞭,”長公主看向池念瑤,伸手做邀請狀,“瑤妃娘娘,請。”

池念瑤站起身對所有人躬身致意:“滾燈舞是一種坊間民俗,本宮有幸在一座稱為海鹽的城市見過一次,就被深深地吸引,於是滿懷好奇地向他們打聽瞭解。據悉,滾燈的由來是這座城市從很久以前一直流傳下來的坊間傳說,一共有五種。”

第一種與修築海塘有關。

某一港灣的洶湧大潮和連年肆虐的颱風給沿海居民帶來了災難,為抵禦風暴大潮,必須用堤壩築海塘。

為了使海堤穩定堅固,修海塘的民工用海鹽出產的毛竹作為材料,編紮成一個個圓形竹籠,竹籠內填滿石塊,投入水中,用以擋住肆虐的海潮,穩定壩體。

據《海鹽縣誌》載:始創用竹籠裝石築塘,並用木樁護灘,稱竹籠木樁塘。工餘、民工們把編紮好的圓形竹籠當成玩具,玩耍舞弄,之後發展成舞滾燈的雜耍表演。

第二種與抗擊倭寇、海盜、土匪有關。

海鹽曆來經濟發達,有通商口岸澉浦港。據《海鹽縣誌》記載,海上倭寇海盜屢屢侵犯沿海一帶搶劫財物,殺掠居民,激起了海鹽軍民的反抗。

曾有抗倭英雄在海鹽招募兵士,統兵守禦澉浦,屢戰屢捷,殺敵百餘。抗倭寇保安寧的優良傳統,造就了海鹽人尚武的習俗,常把舞滾燈作為健身習武的一種方法。

在民間有搶滾燈競技比武的習俗,能奪到黑心燈的村坊被認為武藝高深,具有強大的實力,連海盜也不敢貿然侵犯。所以滾燈也被稱為“英雄燈”。

第三種與廟會、燈會有關。

海鹽盛行廟會,也叫“賽會”,是迎神獻祭,驅鬼逐疫,祈福免災,娛神賽會的民俗活動。

縣境內各寺廟皆有神佛誕辰形成的廟會,有以一鎮為中心的,也有數村合辦的,會期二到三天,屆時香客雲集,廟台上演出神戲。

澉浦城隍出巡,由來已列長達一裡餘。賽會期間,城隍廟日夜演戲。祭祀活動後期要舉辦燈會,海鹽地區此習俗以澉浦為甚。

澉浦的燈會俗稱出燈,所注目的有滾燈表演時,有的邊迎燈邊表演武術,有的在廣場上拉開場子表演,也有高舉大旗以舞滾燈作為迎燈隊伍的先鋒。

澉浦的賽會規模盛大,延續時間達五天之久。滾燈表演成為燈會上受歡迎的節目,一是娛神,祈求保一方平安。二是娛人,辛苦勞作了一年的人們,便有了過節一樣的愉快心情。

於是,舞滾燈就成了人們當時的一種娛樂活動。

第四種與民間紀念有關。

海鹽瀕海,海患不斷,大潮經常沖毀堤壩,淹冇良田,沿海居民深受潮害。相傳海患是海中孽龍作怪,二郎神掌管水利之神,他手執寶珠為百姓降服了製造海患的孽龍,保沿海一帶安寧。

所以二郎神和手中的寶珠,演化為祭祀儀式上的“二郎神舞滾燈”舞蹈。海鹽人民為了紀念二郎神而建成“二郎廟”,專伺為民除害的天神楊戩。

第五種與滾燈傳人有關。

滾燈傳人曾告訴自己的弟子:有一年元宵節,少年意氣的自己和夥伴們酒醉後打鬨花燈,以至誤殺當朝小皇子,驚嚇當朝天子,因此遭到滿門抄斬的厄運。

傳說當時的那種花燈外麵冇有框架圍護,明火容易四處飛逸,難免惹是生非,經過逐年改良,逐漸有了看到的這種刃大圓竹球擁住內部小花燈的滾燈,既美觀又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