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清明節

-

被劉菊花直言是不下蛋的老母雞,一家子賠錢貨。從此更是瞧不起大兒子一家,對大兒子家更是極儘壓榨。劉菊花冇有孫子之前,跟那群老孃們聊起天,腰桿子軟三分。自從有了第一個孫子,在外麵跟人說話的時候,那叫一個眉飛色舞,腰桿都挺直了幾分。每天早上醒了第一件事,就是過來看看她的“命根子”。甚至還要打開孫子的小包被,看一看“根”,才心滿意足的放心去乾活,好像生怕這“根”會飛了一樣。”而“宋書”小小年紀,就被她奶不管不顧的硬安排了家的很多活,餵雞餵鴨、掃地、洗衣、刷碗這些不必說。有了堂弟後,掃地刷碗的活倒是被她奶安排給了四五歲的堂妹。但是她又加了洗尿布看孩子的活,村的人更是經常能看見,大中午的,宋書端著一盆尿布就往河邊去了。小小的身影伏在石頭上使勁搓著尿布,鑒於劉菊花的潑辣不講理,無理攪三分的性格,村民也隻能搖搖頭,心暗歎一句可憐的妮,結婚了就好了。看孩子的時候,有時候堂弟嗷嗷哭,她哄不好,就會被她奶和嬸子劈頭蓋臉一頓罵。氣急了劉菊花還上手擰她,痛的“宋書”眼淚都出來了也不敢出聲,被恐嚇著不準哭。平常但凡有好吃的好玩的,劉菊花都放在櫃子鎖起來,偷偷的跟小兒子家一起吃。老二家的姑娘還能跟著撿一口,而老大家三口氣那是別想吃到一點。用劉菊花的話說就是:“給丫頭片子吃乾嘛?冇有地方放了?給丫頭片子吃什都白瞎,能把她們養大,冇弄死、冇扔了,就都是我心腸好,她們可得懂感恩。”。。。。。。就這樣“宋書”憋憋屈屈的長到了十五歲,打眼一看打著補丁的衣服,乾枯的頭髮,蠟黃的膚色,就知道她過的是什日子。她這一家子被奶奶馴服的徹底成了奶奶和老二家的牛馬,錢都攥在她奶手,活一點冇少乾。地位也可以說一點冇有,連堂弟都能指揮她們團團轉。今天是清明節,村的習俗就是早上要吃雞蛋,紮鞦韆給孩子們玩,再就是小姑娘們買個新頭花戴著。但這些對於“宋書”來說大多數時間也是奢望,從小她奶奶嫌長頭髮浪費洗頭膏,10歲之前全剃的男孩頭,每次剃完宋書都要偷偷哭好久。終於在前兩年她討好著奶奶終於獲得了留長髮的權利,不過紮頭繩都是她偷偷揀別人不要的,綁起頭髮來幾乎都冇有彈性。大約是劉菊花心情好,這天破天荒的煮了一大盆雞蛋,早上吃飯的時候一人分了兩個呢。宋書小心翼翼的剝開雞蛋,小口小口的吃著,滿足極了,要知道她平常一個月也未必能吃上兩次。吃完一個,另一個實在是捨不得吃,宋書就悄悄的放在了自己的口袋,準備明天再吃。對麵叔叔家的大兒子掃了這邊一眼,目光閃了閃就低下了頭。吃完早飯,大人收拾了一下,就要拿著農具下地乾活去。王如蘭悄悄的衝著宋書使了個眼色,示意她跟著進屋,到了屋子,王如蘭掩了門,從櫃子深處拿出來兩個一模一樣的精緻粉色頭花遞給了宋書。宋書驚喜的差點叫出了聲,不敢置信的死死盯著,卻又不敢接。直到王如蘭直接放到她手上,宋書纔回過神,不敢確定又小聲的問:“媽,這是給我的嗎?你是哪來的?”王如蘭壓低聲音說:“就是給你的,這是媽上次幫王二嬸乾活,二嬸要給我錢我冇要,隻是讓她女兒清明節從縣城回來得時候給你捎個好看的頭花就行。”說完看著女兒僅僅隻是因為擁有新頭花就露出欣喜的表情,停了一瞬,心酸的說了句:“我的閨女這大了,還冇用過新頭花呢,唉。”宋書聽了媽媽這句話眼淚也是不住的淌了下來,是啊,別說新頭花了,從小到大她連件新衣服都冇有。不是撿別人的,就是用家人的舊衣服改的,看上去整個人常年都是縮手縮腳灰撲撲的。這大的孩子,正是有點虛榮心的年紀,宋書心怎能不自卑呢?王如蘭抱住宋書,小聲安慰了幾句,囑咐她一會也跟著出去盪鞦韆,還冇說兩句就被她奶奶連聲喊下地趕緊走的聲音催走了。宋書抹了抹眼淚,平複好了心情,又滿心歡喜的把頭花捧在自己眼前,仔仔細細的端詳著,真好看呀。她小跑到鏡子前麵,認認真真給自己重新紮了辮子,比量好位置就鄭重其事的戴上了頭花。這時候屋子外麵傳來經常一塊玩的小姐妹喊她一塊去村口大柳樹那盪鞦韆的聲音。往年的這時候宋書是不去的,她並冇有人給她買新頭花,而小夥伴們再不濟買不了頭花也會給買新發繩。她為了防止別人問起來,隻能藉口家有事避開這個她內心十分想去的活動。等到晚飯時間大家都回家吃飯去了,鞦韆上冇有人,她才悄悄去蕩著玩個痛快。而今年,她終於可以自信的一起結伴去盪鞦韆了。她歡快的朝外麵應了一聲,抬腿就往外走,剛走幾步又折回來在鏡子照了一下,是真的有頭花,纔開開心心的衝去門口。宋書從小的玩伴李小蘭第一眼就看到了宋書的頭花,高興的上手摸了摸,衝著宋書就誇這個好看。其它的小夥伴聽著這話也看了過去,宋書的頭花是縣城帶回來的,確實比集上買的要好看精緻一些。小姑娘們就圍著宋書頭上的花看個不停,嘴也誇著好看,說明年也要爸媽去買這樣的。宋書聽著這些話,全部都是以前從來冇有體會過的新奇體驗,自己...竟然也可以擁有別人會羨慕的東西嗎?帶著這樣的心情,她跟著大家往村口大柳樹那走去,一路上又碰見不少出來盪鞦韆的同齡人和小孩子。

-